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说起粤港澳大湾区,或许你当下的第一反应会想到“大湾区的哥哥们”。而在未来几年里,湖南或许还将迎来更多“大湾区”的文化和产业项目,为什么这么说?且看前几日的一则消息,“14日,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看长沙主题采访活动在长沙拉开帷幕。”
这些年,湖南为融入大湾区、促进产业融合与对接实施了不少举措。2020年3月,湖南就印发《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大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强与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及科技创新对接,精准对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具体内容,其中郴州、永州等地不仅成为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更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品牌化发展。
饮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湖南有着良好的基础。湖南毗邻广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湖南人就奔赴广东谋求发展,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流入珠三角的人口中,湖南人占比均最高,其中深圳甚至还被称为湖南人的“第二故乡”。
湖南本土对于“大湾区”的饮食同样不陌生。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一批广东大厨落地湖南,粤菜就曾在长沙迎来一片荣光;如今湖南餐饮中,粤菜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在不少湘菜系餐厅中,还会与粤菜进行技法或出品的融合。
不仅是菜肴本身,来自“大湾区”的特色食材和元素也不少。前有畅销单品蒸鱼豉油,印证着李锦记与湘菜剁椒鱼头密不可分的深厚“缘分”,更联合成立了湖南省湘菜研发中心;前不久,广东茂名的罗非鱼就在长沙举行了推介会;精致的粤式点心,虾饺、流沙包、萝卜糕、肠粉等等,几乎成为如今多数湖南酒店餐饮必不可少的元素。
高瞻远瞩,把握发展机遇
作为本土餐饮人,在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前,从中可以嗅得怎样的发展先机?
如果说此前融合粤菜,更多是出于提升湘菜价值感和产品推陈出新的需要;对于当下的环境,却更是一种潮流和趋势,而年轻一代对于湘菜融合创新也已经做好了充分接受的准备,如今更有政府关注、政策加持,未来前景无限。消费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天天喊着“要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这不就是一次机会吗?
聚焦湖南特色的同时,更要拓宽眼界。以食材为例,作为湖南本土餐饮人,我们似乎更习惯于关注挖掘本土食材,但餐饮是“平台”,是个”综合体”,餐饮人不仅要帮助本土食材走出湖南,带动产业发展,更要懂得知能善用,学习他人优势,促进行业交流和发展。
这种拓宽于人于己都有利。像十二味宴长沙、鲤隐台等餐饮品牌中,就曾提出过类似“世界的食材,湖南的味道”“湘材西做、西盘湘味”等理念,可以看出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论是为菜品研发还是品牌文化打造,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除了关注像食材这类餐饮直接相关的领域和企业,来自大湾区的技术、资本等其他力量,也同样值得深入了解和关注。餐饮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借力”发展,拥抱这种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未来想在湖南感受更多“大湾区”文化,以及两地饮食和融合与碰撞,看来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