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湘菜人微报!

认证

大V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评论 >
    工业化时代,传统手艺菜是否会迎来“第二春”?
    发布日期:2022-10-12 16:41:50 阅读839次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去餐厅吃饭,你想吃现做的菜,还是预制的菜?
大多数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出,“当然是现做的”“预制菜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手艺才是王道”。
但如果告诉你,预制菜能够还原出那些几近失传的手艺呢?

“麻仁香酥鸭”重回江湖

关于现代工业和传统手艺的争论从来就不会停止。其实,依赖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预制菜从生产加工到锁鲜保鲜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尤其是那些蒸、煮、炖、煨等烹饪方式为主的菜品,对于消费者和厨师来说,几乎可以做到“有求必应”,面面俱到。
前些日子,我去到某预制菜的工厂时,产品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我还是被麻仁香酥鸭吸引住了。这道菜对于喜欢钻研湘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我国首位湘菜大师石荫祥的拿手好菜,老爷子也在《湘菜集锦》中详细记录了其做法。
去年在湘菜大师张小春的师门大会上,他的这道“一种香酥鸭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在湘菜发展历程上,算是“头一回”,有着重要意义。而这道香酥鸭从专利申请,到工厂调试、直至落地生产,前前后后算下来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这是道工序极其复杂的菜,在烹饪比赛上倒是经常出现,因为涉及鸭身去骨、挂糊、火候、刀工等多项手上功夫,选手们觉得它能够展现功底。
寻常的社会餐厅不愿意卖这样的菜,一是因为工艺复杂,做起来耗费时间,不利于翻台,无法适应当下消费节奏,而多数消费者也不愿意为时间成本买单。
二是如果厨师功底不够强,这道菜的出错率极高。鸭骨去除不够干净利落、肥膘加得过少或过多、粉糊调制得浓度不对、蛋清打发不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手误,都会影响最终口味,对于一个想要长久经营的餐厅来说,自然不会允许菜品口味飘忽不定的现象出现。

所以这道麻仁香酥鸭的产品被寄予了不小的期待。那些真正把手艺“吃透”的人才看得懂其中门道,“了不起啊,传统老菜重现江湖了!”“能把一道快要失传的老菜给批量生产出来,这得给餐厅节省多少事儿!”

也有些在原地打转的人才会嘟嘟囔囔着批判几句“机器做出来的玩意,哪有手工做的好吃!”这说法听起来似乎是某种政治正确,那你倒是放下手里的麻将和手机,去学、去做啊?

谈传承,也要谈市场
很多传统菜,包括传统湘菜消失于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口味几十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别说鸡鸭鱼肉了,就连糖和油都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的东西。记得在《人世间》里,领导送了周秉昆一斤白糖和一斤红糖,他不惜以白糖换了好友的红糖,更毫不犹豫地送给了郑娟。这种以珍稀之物表达情意的方式不仅动人,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如今习以为常的调味品和食材,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是珍宝一般的存在。
正因为物资匮乏,所以在菜肴的烹饪时,油芡的运用变得格外重要。因为在芡汁的作用中,其中一个就是可以让菜看起来有一种“油”亮的光泽感,或者让汤汁显得浓稠,以此显得“昂贵”一点。在不少传统湘菜中,就不乏芡汁的运用,如鸡蓉海参、酸辣墨鱼片等等。

后来生活好了,人们有了更丰富的调味品和食材,不再需要靠芡汁带来味觉上的丰腴感,所以很多重芡的传统菜风光不再。
但除了口味的原因之外,类似麻仁香酥鸭这样,因工序繁杂或制作难度高而消失于市场的菜品也不少。诸如火方银鱼、蜜汁藕丸、网油酥方等等,而祖庵菜系列更是典型的例子,动辄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反复多次的切配、涨发,还涉及煨、煮、炖、炸等多种烹饪方式和火候掌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如今连土豆片切丝、牛百叶切丝都嫌麻烦的餐厅来说,那些菜当然不会出现在菜单上。
但香酥鸭的落地生产,不免让人对这些传统湘菜的回归产生了些许期待。他的出现甚至能让从前未曾了解过这道菜的人知道,“哦,原来还有这样的传统湘菜!”如果你刚好是个功底深厚的厨师,他们甚至还会对你许久未拿出来的本领感到惊讶“什么?你竟然会做?”
总有人把现代工业生产的预制菜放在传统烹饪的对立面,认为它在“荼毒”传统手艺,甚至抵触;但一味强调保护传统手艺,只会让它与社会现实脱节;若因此市场萎缩,亦会进一步加剧传统手艺的流失。与其让这些传统手艺日渐式微甚至消亡,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利用现代工业,解决传统烹饪中遇到的问题,让他发扬传承下去。

当然了,尽管工业化生产的菜品风味或许稍有流失,但似乎也不必苛求一步到位?先用菜培养口味喜好,打开消费者市场;菜品有了市场,自然也会推动厨师或者烹饪爱好者们去研究传统技术。
毕竟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
分享 阅读839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资讯
首页 大V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