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湘菜人微报!

认证

大V

当前位置: 首页 > 星·鲜货 >
    又是一年清明到,蒿子粑粑正当时丨星·鲜货
    发布日期:2022-04-08 10:00:30 阅读721次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的涵义,既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在这天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同时,还可以外出踏青,植树插柳,小孩子最喜欢的则莫过于“忙趁东风放纸鸢”和馋蒿子粑粑了。

采摘藜蒿需要一定的辨识能力


蒿子在湖南又叫藜蒿,页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据老人家讲,真正的藜蒿,茎是呈现红颜色的。但我们在餐厅吃的大多数藜蒿炒腊肉的藜蒿茎是绿色的,查过资料后,发现只是品种不同,那种红色茎的藜蒿吃起来味道更浓。



入春后,天气稍微转暖,藜蒿便在沟渠边、草滩旁、堤坡上冒出来,这里一丛,那里一片,清新脱俗,干净雅致。村里的小媳妇和老大娘拿着篮子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采撷东藜下,悠然闻蒿香”。刚刚生长出来的藜蒿,和另外一种叫“蒲蒿”的植物很像,形状相差无几,只是藜蒿的叶片和茎都相对较小,高度也要低一些,只有十厘米左右。也可以通过气味来分辨,藜蒿有一股浓郁的独有香味,而蒲蒿则是一种约似中草药的气味。


小孩子很难分辨,又想采着玩,大人会在旁边叮嘱:蒲蒿子不要摘,吃不得的。其实,两者都可以食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因为我们邻居有个老奶奶每次就是采摘的蒲蒿子,吃过的人都说味道差不多。不止是蒲蒿,还有艾蒿等一些蒿类植物外形都差不多,所以要想找到藜蒿还是需要一定辨识力的。

油煎清蒸,蒿子粑粑各有风味


藜蒿全身都可以食用,清香鲜嫩的茎,和剁辣椒清炒、或者和厚重绵长的腊肉结合,各有滋味。而它的叶,就是用来制作蒿子粑粑的原材料。

藜蒿采摘回来后,只选取细嫩尖叶,不能有半点茎秆,不然吃起来口感不好,乡里人叫做“打牙”。柴灶旺火,烧开一大锅水,将蒿尖汆烫后捞出过凉水,去除青涩味,满满一篮子蒿尖,过水后只剩下一盆,小孩在旁边抱怨:说了要多摘一点,你看,就这么一点了。母亲怒着说:反正让你先吃饱,可以了吧。


焯水后的蒿尖挤干水分,菜刀反复剁碎,现在有人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会使用搅拌机粉碎,但这样会破坏蒿子纤维,吃起来只有其香、而无藜蒿的口感了。加入糯米粉或小麦粉拌匀,至于两者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将糯米粉过筛,成品会更加细腻。加入白糖充分揉匀后,取适量原材料搓成一粒一粒的圆形,压成饼状待用。热锅放入食用油,小火慢煎,香味渐渐溢出,两面金黄是最好的状态。

刚刚装盘,旁边的人早已吞咽许多口水,筷子都来不及拿便迫不及待下手,烫得双手不停地轮流交替拿着蒿子粑粑。一口咬下去,外焦里嫩,伴随着藜蒿的香味,是童年和春天的味道。乡里人家朴实热情,左邻右舍都会送几个过去尝鲜,趁热吃最好。下次再有人家做蒿子粑粑时,大家又会一起分享。

除了油煎,还可以用蒸笼蒸制,软糯可口,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当然,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在原料里加入腊肉、火腿、盐菜等,甜咸皆可,浓淡随意。

丰富蒿子粑粑品类,让传统小吃焕发新活力

同样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好像没有端午节、中秋节那样受到老百姓的重视,至少在我的家乡便是如此。好像是爱屋及乌,作为节日美食,蒿子粑粑也没有像粽子、月饼那样应用广泛。在一些餐厅和酒店,甚至从现在开始,也就是清明节开始就会推送粽子,月饼更是诸多品种,花样百出,但是作为清明节的美食蒿子粑粑,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们一样进行广泛的市场化推广呢?它难道就不是一种好的节日产品吗?


其实,相比于粽子、月饼,蒿子粑粑更加健康绿色,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而且,作为春季美食,蒿子粑粑带有自然清香,口感香脆,味鲜色美,是大多数人非常喜爱的一道美食。



传统小吃蒿子粑粑这种味觉基因已经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心中,即使它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不能进行广泛的市场化推广,但不妨碍它成为我们最喜爱的江南小吃之一。在春季,餐厅引进清明美食蒿子粑粑,不仅能够拉近与食客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还能依靠这种小吃提升餐厅利润。此外,厨师还可以从月饼、粽子中得到灵感,丰富蒿子粑粑的品类和种类,让这种传统小吃焕发新生命,激发新活力。


今年的清明节,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人没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蒿子粑粑,我们不妨来到郊外踏青采蒿,自己亲手做一回,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吗?


分享 阅读721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资讯
首页 大V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