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餐饮行业,从来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本以为所谓“食品安全无小事”是共识,但在实际中却并非如此。
昨晚央视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生产内幕,其中湖南插旗菜业、雅园酱菜食品厂、坛坛俏食品、锦瑞食品等企业被点名。据视频资料显示,“土坑”酸菜的全部腌制都在田地边上的土坑里完成。初春的芥菜成熟后,整车运输后直接倒进大坑,不清洗直接撒盐腌制。数月之后,制作工人就穿着拖鞋,抽着烟光脚踩在酸菜上装车,有的还会直接顺手将烟头扔进酸菜中。画面之触目惊心,叫人看了实在“倒胃口”。
晚会视频资料
事件一经曝光,影响迅速扩大。不仅多家电商平台下架老坛酸菜相关商品。统一、康师傅迅速给出“停止合作”“配合调查”回应;白象、肯德基等企业则澄清“无合作关系”,涉事企业插旗菜业的官方网站也已暂停访问。
涉事企业官网已暂停访问
除了无视食品卫生安全,更让人气愤的是企业的“双标”:低价购入的“土坑”酸菜一般卖给国内市场,自有的腌制池中腌制的酸菜则主要用于出口,理由是“国内产品如果在酸菜包中有树叶纤维等杂物,也只是被罚一两千元,但在出口的产品中发现异物会被罚十万。”
惊叹于违法成本之低,更惊叹于企业的认知竟然能如此毫无底线。您这是恶心谁呢?国家如此重视的食品安全问题,难道就只是不痛不痒的“一两千”?像这样不计后果地以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毁掉的不仅是一个人、一家企业,更是广大餐饮从业者长久以来步履维艰、小心翼翼才建立起来的信任感。
最苦的,还是那些花了大精力、大价钱购设备、建体系、立标准的企业,此时欲哭无泪:我们是规范的啊?我们是标准的啊?大家都不敢买了,那我们可怎么办啊?
餐饮同样有苦难言。这些包装看似合格的产品,餐饮老板们还以为是什么特色食材,谁能料到竟有如此不堪的生产过程?菜单下掉一个菜是小事,顾客吃出问题来,可如何是好?还不是企业负责?
企业自查刻不容缓
实在太可气!但对于合规合法的生产方和品牌,愤怒之后更应该思考如何早日重拾消费者信心。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好企业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或隐患并作出整改。
就这一次事件中大家关注的酸菜产品来说,由于风味独特,在日常饮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且有一定自制难度,因此真正老坛发酵的酸菜产品有市场,也有口碑。生产的厂家只要能够守好底线,抓好产品品质,配合做好宣传工作,经过此次事件,反倒能在消费者心中和行业里树立起标杆形象。
这不仅是酸菜加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更是所有餐饮、食品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餐饮企业,此时若再不重视对供应商各项资质的核查、管理,出问题也是迟早的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不重视终酿成大祸。
呼吁早日建立食品加工企业的“明厨亮灶”“透明工厂”
过去厨房的脏乱差、小动作多都是餐饮企业的“重症”。但随着政府严查、引导、监管等,加之餐饮企业自身的重视,老板们开始明白产品的卫生和品质对品牌生命力的重要性,如此双管齐下,厨房终于亮堂起来,不再是油垢、污渍的代名词,才有了如今透明可见的干净厨房,才会让消费者放心地外出就餐。
与餐饮企业不同,食品加工、预制的工厂,大多与普通人有距离,因此难免让人不放心、产生猜疑。若能让他们亲眼见到生产过程,是不是就能打消消费者关于卫生安全的疑虑?例如通过安装摄像头,或不定期邀请消费者、媒体、专业人士参观考察,都是可行的举措。早日建立起大众监督渠道,让生产“透明化”,行业或许能更加规范化。
“曝光”不是结果,而是警示
每年的3·15,是企业们提心吊胆的日子,为什么?自然是有不少企业在面对法律法规“明知故犯”;但更可怕的,是那些完全不把食品卫生当回事、内心毫无法律规范的从业者。这一次警钟,希望能敲醒那些还在迷途的餐饮人,要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大于天。
既然选择从事餐饮、食品相关,彼此就应该达成共识,尤其面对利益的诱惑,就更应该坚守标准——不仅是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更是自己良心、道德的标准。
发酵的应该是老坛酸菜,而不是“酸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