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湘菜人微报!

认证

大V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大V >
    马力:湘点的传统手艺,不能丢丨餐饮大V
    发布日期:2021-11-29 09:42:18 阅读940次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八十年代初期,父亲退休后,马力“子承父业”顶职进入长沙饮食公司,开始跟师父学习面点,后1990年调入坡子街火宫殿工作。那会儿的坡子街,已是长沙最繁华热闹的一块地,火宫殿还是一间小小的临街门面,这里的老长沙们习惯大清早就来上一个热乎乎的肉包子,相较于正餐,学习面点更加不能偷懒。



因为当时没有冰箱,东西要靠纯手工制作,又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当天做的包点当天就会卖光,所以面点师傅们总是要早早的起床,“有时到了晚上十二点还要发面,早上不到四点又要起床,要提前把包子做好蒸好。要做煤烧煤,不像现在可以烧气,厨房环境好了,也方便多了。”晚上留一炉上好的煤火以备第二天使用,是那个时期的厨房最重要的事情。现如今想起来,厨房师傅们的手艺,倒与这留下来的火种有异曲同工之处,代代相传。

刚刚开放的年代,火宫殿正处于热闹又繁荣的时期,包括了面点部,面粉部,甜品部,小吃部等好些部门,“那时候光点心部门,就有二十几个人。”糖油粑粑,葱油粑粑,脑髓卷,姊妹团子,大小肉包,不同的食物各自散发着香甜软糯、咸鲜适口的魅力,在当时都极受欢迎。无论是热情洋溢的本地人,还是勤勤恳恳的外来务工者,总能在火宫殿里找到一份属于他们独特的味觉记忆。

时光大步向前,一些较为传统的面点产品,却由于口味、成本等问题被搁浅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说起馓子、脑髓卷、老油饼这些食品时,马力的眼里有挥散不去的遗憾。这些寄托着一代人情怀的食物,如今却鲜少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偶有小街小巷、老社区附近的老旧油货门店或早餐摊贩中,可以瞥见它们的影子。

弯弯绕绕的馓子,先要和面,经过两个小时的发面后,一边挽成条一边下油炸成丝丝条条,要做完十斤的面,至少要在炉子边站上四五个小时,若是遇上大热天,那是最湿热难熬的时光,若非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坚韧,怕是难以承受,所以后来愿意慢慢做这项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

曾经流行于市井的老油饼,老面经过发酵变得柔软蓬松,双手揉成面饼,再经过油炸,表皮变得焦脆而内里则保持香软,看似粗犷的外表下藏着另一种细腻单纯的体验,是对老长沙生活的诠释,可生活进步带来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单一朴素的老油饼,不再能满足人们对口味多变食物的贪恋;



做一笼脑髓卷,先后要擀面、制作糖油等诸多步骤,还要反复将薄如蝉翼的面皮层层叠叠的翻折,一不留神,料下得过多或过少,都影响最终成品,而就是这样一份手工面点,却只卖36元,但换作一盘炒菜,不仅用时更少,还往往能轻易卖出好几倍的价格——复杂的工序,却难以获得与之对应的收益,这不仅是面点手艺人的困境,更是如今湘点行业的困境。

一面是市场对于传统手艺人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一面又是越来越缺乏的湘点人才,马力身在其中虽然苦恼,也无力改变,但他却从未动摇过对于坚守传统手艺的决心。他自己也尝试过去挖掘更多老长沙的产品,尤其说起老派湘点产品的做法时,他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向年轻一辈的面点师傅们解释着其中的诀窍和步骤。他也常用自己的经历去感染更多年轻厨师们,“我年轻气盛的时候,也会想偷懒,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就还是要有责任感。”

风风雨雨几十年,餐饮市场变得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火宫殿已经从那间小小的街铺发展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是不少湖南人心中的家乡情结的寄托,更是外来客打开湖湘文化的窗口。而马力也伴随着火宫殿的发展一路走来,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也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美好最让人期待的年华,结婚、生子……直到如今也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

如今的马力,虽然在行业露面不多,但若是有传闻哪里的包点做得不错,他也一定会亲身上门买上几个尝尝。中山亭、南门口、书院路口……他能用诚恳平淡的语气,说出那些在区域内小有名气的包点特色——即使他并不记得那些门店的名字。不过走了这么多店,在马力心中,肉包还是火宫殿的最好吃。这份对自家产品的偏爱“有理有据”——每天要用传统的老面发酵,还要用鸡架、老母鸡、筒骨等料熬个上百斤的汤加入到馅料当中,不靠五花八门的调料,而是用天然的食材来激发包子当中肉馅的香味。最难得的是,这些年来,即使成本增加不少,但这样的做法却在火宫殿被一直保留下来。马力说,那些老茶客是大肉包的忠实“粉丝”,从五六十年代起就一直这么吃过来,若是更换做法,他们一准能吃出来,所以火宫殿的大肉包,一直坚持传统做法,不曾改变。



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好像特别重视一切学习工作的机会,也好像对身边的一切有着更加浓厚的情感。

“还记得我从德园调出来之后,1992、1993年的样子店就拆了,开始建定王台那座高楼……”

“我师父刘德福1961年就开始做面点,在德园工作了很多年,已经去世很多年。算起来他前前后后也带了几个徒弟了,但大多已经不再从事这个行业,只留下我一直做这个行业坚持到现在。”

“现在店里还有几个徒弟,手艺也还不错,在一起做事十几年里,有不懂的地方我就教他们怎么做……”

马力笑呵呵地说起往事,又迅速回到当下,语气就如同他手里的面团一样柔软温润。在这个尤为讲究传承的行业,能留下手艺的“根”,就算一大幸事。


分享 阅读940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资讯
首页 大V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