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刚走到湘菜大师张伟明家门口,便有一股浓郁的墨香迎面扑来。张大师住在省委接待处的宿舍里,房子比较老,地上,墙上,书桌上,到处是他的小篆书法作品,李白、杜甫的诗句在他的毛笔下变得生动漂亮,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厨师的房子。书法是一门艺术,其实做菜也是一门艺术,尤其对于一名接待部门的厨师来说,培养审美概念能促进他把菜品做得更具美感。
为什么一名厨师会喜欢书法,这还要从他早期经历说起。张伟明大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读于长沙商业烹饪学校,白天学习烹调知识,晚上就去夜校学习书法和篆刻,以此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那时候,有理论知识的厨师比较少,1981年,湖南省委接待办来到学校选拔厨师人才,经过层层考察和谈话,从综合条件考虑最终选定了6名优秀学生,张伟明就在其中。
80年代的省委接待处以接待政要人员为主,所以相比于社会餐饮,接待餐饮从食材、质量、烹饪方法都更加讲究。张伟明大师告诉我们,比如一道鱼,接待部门的厨师会掐头去尾,甚至去骨。装鱼的器皿也有讲究,他们会为了这道菜专门定制一个好看的盘子,精心设计好看的修饰。对火候的把控必须恰到好处,既要入味,又要鱼肉不老。一道成品出来,从色、香、味、形、器各方面都要达到完美的标准。而那时候的社会餐饮则没有这样多讲究,整桌菜可能就一个形式的器皿,火候也把握得没有那样精准,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接待餐饮是大大领先于社会餐饮的,在烹饪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的也一定是接待餐饮。
当然,相比于社会餐饮,接待餐饮也有自己的短板,比如勾芡,社会餐饮就做得更加好。后来,随着社会餐饮发展得越来越好,双方开始互相学习,张伟明等接待部门的厨师开始走进各市州学习观摩,将各地特色菜品如芷江鸭、血鸭带进来。同时,社会餐饮也不断朝着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今天的社会餐饮百花齐放,高端湘菜餐厅不断出现,湘菜正在找回原来不低的位置。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促成了张伟明烹调技艺的不断精进。他跟着“御厨”石荫祥大师十几年,石大师的德与艺都深深影响了他。一个厨师的厨艺再精湛,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遇到挑剔的客人,有时难免会觉得委屈。但石荫祥告诉他们,不要有怨言,也不要生气,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把自己的厨艺提升、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自然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在以后的厨师生涯中,张伟明一直牢记石大师的话,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努力终有回报,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张伟明就获得了当时厨师的最高级别,那就是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说到这里,张伟明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称号是对自己厨师工作的肯定,也是我最看重的一个奖项。1994年至1997年,由湖南省政府出国人员选派处推荐,国家经贸部经考核通过,张伟明被派往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司厨,为湘菜在国外做了大量宣传与传播,受到使馆工作人员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表彰。2000年的时候,张伟明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他获奖的次数很多,但张伟明不愿意过多提起。他多次和我说:像我这样普通的厨师没有必要去宣传。老大师的谦逊和低调让人肃然起敬。
厨师是一项辛苦而又单调的工作,而张伟明大师一呆就是四十年,直到2019年退休。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支撑一个人将一辈子时间奉献给这个职业?还是前辈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他。张大师说,那时候很多老师傅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一门心思花在湘菜的创新上。正是有了湘菜先辈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湘菜才能名列八大菜系之列。到今天湘菜走向全国,登上国际舞台,离不开一代代湘菜人的坚守。张伟明便是这千万湘菜人之一,他们也许很平凡,没有很多人认识,但这种坚守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湘菜人尊敬和学习。
作为一名资历老、技艺精湛的湘菜大师,退休后有一些餐饮企业请他代言和挂名,但张伟明都一一拒绝了,他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活出自我。尤其对一名书法爱好者来说,心静才能写出好的字,受得住寂寞,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厨师也是一样,心沉下来才能把一道菜做好。
退休后,张伟明的生活非常简单,平常就喜欢待在家里写写字,看看书。听说我们过来拜访他,张大师特意为《湘菜》杂志写了一幅“湘菜飘香”的字来祝愿湘菜走出湖南、冲向全国、誉满世界。这份礼物非常珍贵,是一名湘菜大师对湘菜的寄语,也是数百万湘菜人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