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陈加田随身带着一把雕刻刀。工作之余偶有闲暇,遇见对雕刻感兴趣的人,也许他会心血来潮“要不给你雕一朵花吧”。“像植物的食品雕刻还是比较简单的,刀法要快,去料要准确、干净;如果是一些人物的雕刻就比较复杂,形态、表情、神韵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他一边讲解着,手里的功夫也没有停下来。一个圆乎乎的“心灵美”,三五分钟之后,就在他的手里变成了一朵绽放的月季花。
陈加田和他的“小花园”
年轻时从部队退伍回来之后,陈加田被分配到了老家新邵县的国有企业工作。但后来单位效益不好,陈加田从1993年开始停薪留职。那时候,人总是要学一些手艺心理才觉得踏实,而陈加田从小就爱炒菜,于是1995年正式离职下岗后,他选择了学习烹饪。在在长沙中山厨校的几个月时间,他跟着师父邓志明大师学习了热菜烹饪、冷拼、雕刻、面点等各方面的内容,至今想起来,陈加田还充满感激,不忘师恩,“我的成功离不开师父的教诲和鼓励”。而当时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对雕刻生了兴趣。从普通的花朵,到造型优雅的宝塔,他好像不需要花多久时间的练习就能掌握大概,“可能是有天分吧!”
尽管他这样说笑着,却没有停下来练习。每当看着一大块萝卜或者南瓜在手中变化成花鸟鱼虫的形状,他对于雕刻的热情好像又增长了几分,似乎“坚持”这件事情在他身上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在旁人看来,那个时候的他就像“入了魔”一般,有的时候为了雕一个作品,陈加田甚至整夜都不睡觉,也不知疲倦。
由于雕刻在当时的烹饪技术里属于较为冷门的手艺,也并没有太多人可以请教,陈加田雕刻出来的作品,当时还被摄影师拍下许多照片,以一块钱一张的价格,卖给在烹饪学校的学生作为雕刻资料参考。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给了陈加田信心:至少他的作品是被认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图样和资料,陈加田会常常去到书店购买一些画集和书籍。除了培养自己的审美之外,还会仔细观察那些鸟兽、人物的表情和形态。
2008年奥运陈加田参加央视特别节目,表演蒙眼雕刻绝活,被誉为“潇湘神刀”
1997年开始,陈加田陆续在长沙广益厨师学校、湖南志明厨师学校、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长沙大众烹饪学院等学校担任食品雕刻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2006年,陈加田开始创办自己的工作室,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前来求学的,有初入行业的年轻小子,也有从业多年的厨房大师傅。尤其是每当省里市里有一些大型又全面的烹饪比赛,其中比试考核的项目就包含食品雕刻,就会有不少参赛选手慕名上门请教学习,其中不乏一些小有成就的湘菜大师——这也反映出目前雕刻技术面临的困境:即使是擅长烹饪的专业厨师,在食品雕刻上也存在短板,原因正是雕刻本身不被重视。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凡事似乎都讲究一个速度,学习烹饪讲究“速成”,用餐都讲究“上菜速度”;而那些代表着情境和作者艺术表达的食品雕刻,除了一些重要的场合有所使用,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也造成了愿意学习食品雕刻的人越来越少,“学了又用不上,有时间还不如多炒两个菜赚点钱呢!”即便是曾经让陈加田较为欣慰的一些学生,后来也并没有全部都坚持下去。
似乎食品雕刻这项技术,就要因为“用处不大”而失传了。
但对于陈加田来说,热爱这件事情,与其是否有用并无关联。工作和生活的大小事,似乎并未打扰到他的爱好。
宿舍里的雕刻工作台
如今的陈加田,在新长福餐饮培训学校培养着新入职的“神兽”们。每天,陈加田带着新学员们早起操练武术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练刀工,练烹饪技术。在他的工作宿舍外,种植了一些花草,还养了两只机灵的小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用木头雕刻一些作品例如像手串、木雕摆件等,半卖半送给身边的朋友们。“不管用不用得上,二十几年了,这个(功夫)至少我没丢过。”
他说着这些的时候,窗台上的绿植正盛,夏天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