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他们,撑起了中国湘菜的脊梁》
文: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太忙了……”说着这些的时候,罗志和从门外快速走进办公室,脱下外套,稍稍擦拭了一下上面的雨水痕迹然后搭在一旁,便坐下来冲洗茶具,开始泡茶。
这些年,他一直为渔香米乡大大小小的事情奔忙,从食材把控、新菜研发,到新店筹备的大小事宜,有的时候,连人员面试的活他也要做一点儿。但工作状态里的他,永远充满热情。跟许多不擅表达的餐饮人比起来,他与人交流时表述流畅,显得自信又神采奕奕。
“最近都在忙着茶油的事情,前期的沟通和对接很顺利,昨天刚和这个岳阳的茶油公司签了合同。今后在渔乡米香,除了一些蔬菜要用猪油之外,后续我们会用茶油逐渐取代色拉油来做菜……”
固执
出生于1972年的罗志和,与大多数70后的厨师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于是他得学一门手艺,至少能养活自己,“要不就学厨吧,这个比较有前途”。选择那么多,也有人劝过他,“学厨师太苦啦”“像泥水匠、木匠,干点啥不行?而且干了活马上就能拿到钱”……可为什么偏偏想要成为厨师?他说这个职业能保证基本的温饱,但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他还是一个考虑长远的人,“人嘛,还是不能只看眼前的好处。厨师这个职业,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砺,有磨练才会有提升啊,而且厨艺是永无止境的,有进步的职业才有发展,长期的发展对我来说更加重要。”
能吃苦又愿意学,对于一个学厨的人来说,是绝对的优势。在18岁走入这个行业之后,罗志和便凭着这股韧劲,无论是学徒还是干活,他都比别人更加用功。从一个小小的帮工,慢慢成为厨师长,到后来,也慢慢有了团队,自己包起了厨房。
“别的餐饮人成功的经验可能比我多,但是失败的经验肯定没我多。”罗志和说这一切的时候,甚至有些自豪。
早在十几年前,罗志和就把湘菜馆开到了天津,在当地更是攒下了一定的口碑和人气,但罗志和更愿意待在湖南,加上自己不擅长管理,而跨地域的远程管理就更加有难度,于是,只好将辛苦经营打造的两家店转让给了他人。
后来他自己又开店,也不太顺利。选择开店的地方处于商圈,房租偏高,装修也花了不少钱,人员、水电等各方面成本都不低。可由于定位不准,做的是家常菜,人均消费上不去,于是这个店也没支撑多久。
但开店做自己的品牌的念头,在罗志和心中却没有断过。经过不少开店失败的总结和分析,这才有了如今的渔乡米香。但渔乡米香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的吗?也不是。起初在渔乡米香第一家店开业时,其实还有另外的合伙人。罗志和心中的想法,是做社区餐饮,“把店开到长沙每一个社区旁边去!解决更多家庭用餐的问题。”于是他的人均消费定位在50左右,但同伴说“你这个不行,请客吃饭显得很没有档次,得加一点高档菜,把人均提上去。”
但罗志和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定位是家常菜,你说的那种顾客,不是我们的消费群体。”
“你太固执了!”
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有道理的。不仅社区周围的居民喜欢上渔乡米香,“一个星期我们在这里吃个五六次呢!”许多领导也爱来,他们觉得菜的品质好,又相对实惠。
节约成本不应该成为餐饮的主旋律
当餐饮人聊起自己的从业经验,大多离不开产品、成本、毛利、定位、选址等等这些关键词。对于一手打造起渔乡米香的罗志和来说,生活里也满是这些内容。罗志和是个生意人,做起事来干净利落,和许多追求利润的老板比起来,他显得不太一样。当大家都在思索研究如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控制人员开支的时候,他的一个决策,让公司每一个店的年支出一下子多了好几十万。
“茶油的好处,除了口感好,清香不油腻之外,更重要的当然是对身体好,吃起来更健康。”罗志和说,大家都知道茶油好,可价格偏高,所以选择使用的人比较少,更不用说餐饮使用了。但作为曾经厨师出身的他,知道真正经得起食客考验的菜品,不仅是靠厨师手艺,更多的是原材料本身。所以在渔乡米香吃到的鱼,都来自天然无污染的水库,经过自然生长,吃到嘴里无土腥味。而最近选择与茶油公司的合作,也是罗志和一贯的作风:为了追求好的原材料,他舍得花钱。
用六七十块钱一斤的茶油,来代替原本三四块钱一斤的色拉油,光油的成本就一下提高了二十倍。对于这个数字,罗志和丝毫不觉得恐惧。他还花钱在望城建设了一个食材基地,为自己企业提供食材,也与袁隆平等相关专业老师沟通学习,找到更好的米。他甚至还计划着,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要开一个以茶油为主题的餐厅,全部使用茶油来做菜。
为啥人人都在喊节约成本,你却在放肆花钱?罗志和说,如果只是想要开一个单店,赚点钱过过日子,那么从各方面都缩减开支无可厚非。但做品牌,就不能这样。品牌不是节约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如果只图眼前短暂的利益,食材成本计划着要节约,人员成本也喊着要节约,那么很可能三五个月之后,口碑坏了,员工跑了,团队散了,你也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技术型的餐饮人
从厨师到创业者,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罗志和感觉不适。在他看来,这甚至是一种优势。因为对厨房里的一切都足够了解,所以他把自己定位为“技术型的餐饮人”。
产品是罗志和的强项,每一次渔乡米香上新菜,他都全程参与。从新菜试味,器皿搭配,到后来的修改、最终确定、拍照,无论多久,他都与研发团队的成员一同在现场。每一个菜名他都烂熟于心,以至于你报一个“盐菜猪脚”,他能准确的形容出“就在菜谱xx页XX菜的旁边”。
店里的人员安排方面,也是罗志和最熟悉的部分。但他的技巧,耿直又朴实:“该给的钱,你要给足人家。”在店长、厨师长等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的待遇上,渔香米乡开出的工资要比同行业高出百分之十左右。“如果你不能给到和他匹配的工资,你的企业就会变成一个培训基地,不断的有人进进出出”;一线员工也一样,也不能因为是他们“朋友”“徒弟”的身份,就理所应当的把他们的付出当做“帮帮忙”,他们做到什么程度,你就得给到他们应有的待遇。
在餐饮打拼几十年,这位勤勤恳恳的实干家,在“湘菜30年颁奖盛典”上获得了“突出贡献奖”。对投身于餐饮事业的罗志和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剂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