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湘菜人微报!

认证

大V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大V >
    李晓琳:用湘菜之美,记录历史之味丨餐饮大V
    发布日期:2020-01-11 00:42:04 阅读577次
来源:《他们,撑起了中国湘菜的脊梁》

文:鱼头

编辑:微报老王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烟火人间,我们都只是历史里的沧海一粟。

初识伍厚德堂,不过是旁人口中那个“坐在文物建筑里吃饭,挺有意思”的描述。便是这样一座公馆,背靠长沙城区最繁华的五一商圈,在人声鼎沸中看车来车往,日出日落,静谧而美好。

以细节动人:
展文物之美,秉匠心烹味

在一众充满现代时尚感的高楼大厦和刻意仿古建筑包围中,伍厚德堂显得低调而温婉。它作为一件文物建筑,屋内所到之处,尽显历史风貌。木质结构的楼梯与地板,让脚步落地有声,叫人不自觉地细心起来;壁上挂着谭延闿的字,引人想象并深思,那个年代的政要人物,竟也是个美食大家,他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模样;嵌着彩色玻璃的门窗,在略显暗沉的灯光下,美得神秘,美得迷离;湘绣屏风,实木衣架,留声机……并无过多的装饰,而是将一样一样原原本本的物件进行合理陈列。它们仿佛在对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消费者言语,“对,这就是我本来的样子。”

在用餐空间的设计上,伍厚德堂坡子街店可谓“留白”十足。千余平米的空间,除了十二个包厢外,散座仅八十个。不仅是出于对场地保护的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克制——避免因待客过多而变得轻慢。适当而自然的灯光,让整个空间在明暗变化中显得“很有质感”。伍厚德堂董事李晓琳说“我们不做大的改动,尽可能为客人呈现出这座公馆原来的样子,让更多人去感受属于那个年代的日子。”


自2013年始营业至此,伍厚德堂已走过六个年头,在餐饮品牌“百花齐放”的湖湘之地,它也在消费者心中占得一席之地。

“伍厚德堂哦,上次过年我带我屋里人克恰饭,那地方蛮有味,菜做得细,硬是一分钱一分货咧。”一位顾客说。


“别人都说餐饮门槛低,我觉得正好是反的”李晓琳这样说。感觉到自身不足,她每年都会拿出一些时间,用来参加餐饮管理的培训班补充学习,此外,她也常常去到日本等地,提高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
3.jpg

在湘菜30年颁奖盛典上,李晓琳获得了“新锐人物”这个奖项。但她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餐饮新人,“我觉得我还是个‘小学生’啊……”也许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心态,这让她做每一件事情时都饱含敬畏之心。作为店里不算起眼的一道饮品——米浆,伍厚德堂也放弃大多数餐厅使用的“现成品”,而选择自己制作。“提前四个小时慢火熬制的,口感挺不错的,你们试试”李晓琳介绍自家米浆时,笑容正从心底里漫上来。她说,怕口味不够好,怕客人不喜欢……但就是“不怕麻烦”。


餐饮,便是无数细节的累积。精明细致的餐饮老手,总是会寻找方法去获取更多利润,但总有那么一些人,精雕细琢,将日子打磨成心中最理想的模样。

文化与商业共存:
小步向前,稳中求进

《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的口碑收视率双丰收,折射出大众内心对历史文化的渴望。但其实在许久之前,这股文化风就已经吹进了餐饮界。当商家意识到将“文化”作为营销点之后,能更好的区别于市面上普通的餐饮品牌;主动地给自己贴上tag,好像让消费者也更容易记住了?于是这几年,各种文化类主题的餐厅在全国遍地开花,“民间特色”“民俗风”“民族元素”比比皆是,但大多数以“生搬硬套”的方式来实现。什么?没有文化氛围?不用担心,给你“人造”一个。

而伍厚德堂本身的存在,就是它得天独厚的条件——这让它的文化氛围更自然“不做作”。建于抗日战争结束第二年的它,见证了民国最后的存在,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当你看见它留下有关民国生活的剪影,也许会好奇:那些有关湘商敢为人先的故事里,是不是也藏着儿女情长?而乱世之后湖湘人民,又是如何奋发向上,如何拼搏的呢……伍厚德堂仿佛一个引路人,引导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属于湖南人的历史故事。

一件文物,若不能好好保护,将变得破旧不堪,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人遗忘;可文物建筑的修缮,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若图省事用一把锁锁住,无法再领略其风貌,也未免可惜。那么像伍厚德堂这样的文物建筑来说,最好的境遇就是在利用中有效地保护起来。“能有更多的人走进伍厚德堂,知晓并喜欢这里,就是让人很满足的一件事啊……”李晓琳说。

对于想要大力发展分店或加盟的餐饮品牌来说,伍厚德堂地理位置的优势由于无法复制,会成为一种限制。但对于“沉下心来”的伍厚德堂来说,又有点儿不一样。不急着开分店的他们,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入驻的几个长沙商场,都是相对年轻、人流集中的地方,其中还包括了像九龙仓这样的地标性建筑,大多也是游客们最爱的“打卡圣地”。在装修上,相比于历史底蕴厚重的坡子街店,商超店显得“轻快”一些。但即便是这样,也非随意堆砖砌瓦,而是结合伍厚德堂本身的背景来打造,其中泊富店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伍家的私人林园。

与走进商超的部分快时尚餐饮不同,伍厚德堂选择开分店,“并不是单纯只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想把它们打造成一个个的展示窗口,向更多的人传达这份历史的厚重感,让他们也想要来到这个‘坡子街曾经的最高点’看看这座公馆,我们最终的核心,还是要守住这里。”

步子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做好自己:
加法减法,打造招牌菜

“嗬,这盘子,冇得点花纹,蛮撩撇!”这是来自长沙食客的感叹。

伍厚德堂的器皿和餐具,款式简单大方,除特殊菜品需要外,大多以纯白或素色为主,甚至不出现任何品牌logo,十分素净。不仅如此,在一次日常试菜时,一盘青翠透亮的莴笋丝被精心摆成了柱状,别致好看。大约是觉得太素了,厨师便用果酱在盘子周围稍作了些点缀。


菜端上桌,李晓琳稍稍皱起眉头,起身,从挂着的大衣里掏出一包纸巾,轻轻将果酱画擦去,“这样看起来轻松多了,你们觉得呢?”李晓琳轻声向身旁的主管们问道。

在她看来,花哨的东西都会抢了菜品的“焦点”,应当做减法。只有旁的“杂念”没有了,你对菜品的用心,别人才更能体会到。

尽管在呈现上追求“极简”,但在菜的出品上,伍厚德堂却用的“加法”。茶油蒸水鱼,这样一道“大菜”,本可以选择在食材、烹饪方式等方面“精打细算”来获取不少利润,但伍厚德堂的做法却让人着实欣慰。不仅选用汉寿的基地专门运送过来的水鱼现杀,更用鸡汤来煲,而不再添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品。

李晓琳说,接下来伍厚德堂要做的,是找到更多的天然调味的食材,全面取代它们。虽然烹饪的步骤变得繁琐了,但最终吃下去的是健康,李晓琳说,“在这所宅子,这就是应该要做的事。”

在市场追求差异化的时候,仅靠着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且不提最终创新的菜品能有几个被接受并且记住,就说如今信息流通,你此刻创新的菜品,也许明天别人就立马模仿学会了。与其随大流盲目创新,“我们做自己,就挺好的。”在这一点上,李晓琳显得从容淡定。

她的这份自信,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在菜品的整体把控上,有湘菜大师黄邦伟坐镇;不仅厨房,从服务到运营,说起自己的团队来,李晓琳是夸赞有加,“不仅做事认真,最重要的是我们理念是一致的,做起事来非常开心……”也难怪一向谦虚的她“骄傲”了一回,“虽然我们做餐饮是新人,但起点还是蛮高的”。

周围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坡子街的“坡”越发不明显,但伍厚德堂,始终坚守一隅,这是属于李晓琳的执着,也是来自餐饮人的一场“文艺复兴”。

分享 阅读577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资讯
首页 大V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