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李李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吃饭十分钟,排队两小时”——这是很多消费者对费大厨的真实评价。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排队这么吓人,能不能干脆点个外卖?
答案是:不行!
即便处在2025年外卖满天飞的餐饮环境下,费大厨依然坚决拒绝外卖业务。
有意思的是,尽管费大厨自己不做外卖,市场上却悄然涌现出大量“费大厨代购”。在外卖平台搜索“费大厨”,能看到不少代购商家将原价59元的辣椒炒肉加价到80甚至100元,配送费也动辄20元起。
哪怕价格如此夸张,这些代购月销量仍能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单。这背后,是消费者对费大厨菜品的强烈认可和未被满足的需求。
行业趋势的逆行者
说实话,拒绝做外卖对费大厨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预计将达到9030万单,美团、饿了么和京东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如今,几乎所有的餐厅都在积极拓展外卖业务,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外卖销售占比甚至高达45%。例如,西贝2023年外卖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行业大趋势下,费大厨选择不做外卖,可谓是“逆流而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然而,这一战略恰恰契合了费大厨精准的品牌定位。
其拒绝外卖的底气,首先来自于线下的超高人气。作为北上广深著名的“排队王”,费大厨门店常常大排长龙,平均等待时间约2小时。北京首店开业后平均排队时长2小时起步,广州首店更是创下了连续排队12小时的纪录。
正因如此,品牌并不需要依赖外卖带来流量,也无需通过低价套餐吸引线上客户。
其次,费大厨的人均消费为56元,定位性价家常菜,品牌认知清晰且稳固。引入大量外卖业务,反而可能增加堂食顾客的等待时间,影响用餐体验,甚至对品牌形象造成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卖市场持续繁荣,其背后仍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中小商家普遍面临高佣金、流量分配不公与高昂配送成本等压力,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费大厨坚守线下、拒绝外卖,反而成为其保持品牌独特性和顾客体验的关键战略。
口感至上,费大厨的不做外卖逻辑
其实早在2024年3月,费大厨就曾官方发声:“未开通任何形式的外卖或代购,请消费者谨防上当。”。
在这则声明中还特别强调了不做外卖的原因:坚持食材新鲜,坚持专业大厨炒,外卖打包会让菜品口感大打折扣,同时更缺少上桌时的锅气。
费大厨创始人费良慧表示:“辣椒炒肉作为湘菜头牌,费大厨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创新体现在菜品呈现方式上——采用“带火上桌”的方式。
“带火上桌”能让菜品时刻保持在出锅状态,吃起来更有锅气。相比之下,外卖从出餐到顾客吃上,至少需要经过半个小时,温度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口感。
尤其对招牌菜辣椒炒肉而言,辣椒一经焖放容易变软变黄,无法满足其对品质的追求。
费大厨的另一个核心壁垒是其“专业大厨”体系。据称,每家费大厨门店会配备至少15名大厨,其中包括1名总厨。
每一名大厨都只负责自己的菜品,其中做辣椒炒肉的大厨最资深,他只负责辣椒炒肉,让辣椒炒肉都能兼顾锅气和品质。这种专业体系在外卖中无法体现其价值。
守住堂食:才是餐饮未来最大的战场
费大厨的选择引发了一个深层思考:在追逐外卖数据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餐饮的本质?
餐饮不仅仅是食物的供给,更是一种体验、一种仪式感、一种社交场景。费大厨通过透明化厨房和现场表演式服务打造的差异化体验,让吃饭不再是简单的充饥行为,而成为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餐饮体验。
这种完整的用餐体验,是外卖无法提供的。
当消费者在费大厨门店,看到大厨们切肉、切辣椒的精湛技艺,听到服务员上菜时那套“施咒仪式”,感受到辣椒炒肉在桌上滋滋作响的锅气——这些构成了费大厨的完整产品。
当然我们费大厨品牌方也没有把话说死,他们在声明中表示,“在我们解决外卖口感问题欠佳之前,暂时不会有外卖服务,欢迎来店里堂食。”
结语
2025年,费大厨全国直营门店已经突破180家。他们正在筹备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首家海外分店,甚至为店长开出了百万年薪。
就在大多数餐饮企业追逐外卖风口时,费大厨守住了堂食这片主战场。
他们证明了在这个追求便捷的时代,仍然有人愿意为了一口锅气、一份新鲜,付出时间和耐心去排队等待。这或许正是餐饮业最本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