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在餐饮界,只要有可能,几乎都在想方设法多开店。
你看茶颜悦色,在五一商圈内100米就有好几个。聚味瞿记、铭副琦食等夜宵品牌,逮着哪个地段好,就在哪里开。
最近崛起的陈双财,半年之内就开了几十家,现在还在迅速拓店。
毕竟,门店数量多,赚钱也多,都想成为行业巨头。
但是,有一个品牌例外。
天宝兄弟,这个凭借小龙虾火遍全国的品牌,生意火爆时一天要卖出一吨小龙虾。
什么概念?也就是一天得卖2万只小龙虾,1000份小龙虾。
但就是一个这样的品牌,今年是第十个年头,竟然只在长沙开一家店,你敢想吗?
在同行纷纷跑马圈地、疯狂扩张之时,天宝兄弟为何如此“保守”?
营造“稀缺性”的饥饿式营销
天宝兄弟虽然在长沙只开一家店,但却搬了四次家。
一次比一次面积大,一次比一次规格高。
不开新店,只换大店,天宝兄弟在营造“稀缺性”资源。
通过这种“稀缺性”,让消费者看到持续性排队的现象,把天宝兄弟当成 “神店”。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一众夜宵品牌中,天宝兄弟凭着独特的单店模式,客单价也算名列前茅。
如今正是吃虾的季节,我们注意到,聚味瞿记的招牌卤虾和秘制虾均不超过200元,铭副琦食珍韵味卤虾团购价甚至跌破100,但天宝兄弟的三款招牌龙虾产品均达到了228元。
也就是说,虽然只有一家店,但凭着高客单价和连续排队,天宝兄弟的钱实际上也没少赚。
当然,这种模式也惹来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故弄玄虚,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究竟是创始人经得住诱惑,还是刻意制造的饥饿式营销?
其实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宝兄弟仅用一家门店,就成为长沙小龙虾头部品牌,你能不服吗?
是安逸性格,还是缺乏可复制体系的能力
虽然天宝兄弟创始人之一的蒋凌云说只开一家店,是在营造稀缺性,但这也只是表象。
毕竟,长沙这样大的市场,绝对撑得住第二家天宝兄弟,甚至第三家,第四家。
你说天宝三兄弟不想多赚钱吗?说出来没人信。
当然,也有人说认为这是天宝兄弟是在坚守龙虾品质,但你像聚味瞿记、靓虾二哥有多家门店,他们的龙虾品质也都不错,显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一个餐饮品牌的扩张,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管理团队是不是跟得上,创始人的能力是不是足够。
在深圳,天宝兄弟以前就有2家店,但现在关掉了1家。
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端倪,天宝兄弟十年如一日地困守单店,或许正是暴露了其管理团队在规模化复制上的短板。
当聚味瞿记、靓虾二哥通过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效率时,天宝兄弟还在依赖创始人之一的杨有华依赖“师傅带徒弟” 的传统模式。
天宝兄弟在长沙不开第二家的背后,本质上是缺乏将单店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体系的能力。
创始人之一的罗炯也说过,他们三个都是守旧之人,坚持厨师应该是个手艺人。
而正是创始人的这种性格,恰恰成了天宝兄弟扩店的绊脚石。
是行业清流,也消费者心中的“白月光”
但也正是创始人的这种坚守,让天宝兄弟成立行业里一股清流的存在。
他的这种一个城市一家店的模式,正好给足他在产品上狠下功夫的时间。从绝味罗小宝,到剁辣椒蒸虾、喵喵蟹钳、秘制大闸蟹、特色烧烤、阿宝蒸饺、小宝茶等,每一样都是自主研发。
所以他才敢于把价格提到一众龙虾品牌之上。
当同行们为抢占市场份额,在标准化、规模化的赛道上疲于奔命时,天宝兄弟将“慢” 演绎成一种极致的竞争力。
所以消费者才对只有一家的天宝兄弟充满信任,愿意为这份坚守买单,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陈双财们”的迅速扩店模式是行业中现象级的存在,而天宝兄弟的十年一店,也可以在行业里有生命力。
十年天宝兄弟,在长沙仅开一家店,是品牌在稀缺性资源把控、团队管理能力局限、创始人性格影响以及对行业潮流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选择。
他的这种清流式的存在,倒成了行业里的一道特殊风景。